学科引领科学技术创新!上应大举办材料学科建设与学术前沿论坛

来源:江南体育注册平台    发布时间:2023-09-22 21:22:37

  来自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材料学科建设发展与学术前沿进展,推动功能新材料行业新发展。

  本次论坛以“学科引领 科学技术创新”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其中主旨报告3场、邀请报告9场,专家们为论坛贡献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共享创新成果,引领学术发展。论坛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学科建设办公室承办。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柯勤飞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一定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近年来学校围绕“功能新材料、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特色学科群建设,在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金属材料成型、人工晶体、柔性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学校传统优势学科绽放出新的光彩与生机。

  柯勤飞表示,我们正处于当代科学与技术大发展、大交叉、大融合的时代,材料学科不断向纵深拓展,交叉学科不断涌现。面对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变的重大机遇挑战,我们在学科建设上仍需要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论坛,与各位专家学者一同探讨材料学科建设和前沿发展的新方向,分享功能新材料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一同推动功能材料行业的蓬勃发展。

  本次论坛主旨报告聚焦我国材料学科发展现状和学术前沿进展,紧扣问题与路径、实践与思考、挑战与困惑等方面,共同为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教授以《面向2035交叉前沿与颠覆性创新材料领域战略研究》为题,介绍了材料领域战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指明了交叉前沿与颠覆性创新的重点研究方向,并结合重大案例,对交叉前沿与颠覆性创新研究做出了全面阐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王国栋教授以《推进钢铁创新基础设施落地 加速建设数字钢铁》为题,提出中国钢铁行业拥有海量的产业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基于此将数字技术与钢铁行业深度融合建设“数字钢铁”,赋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绍明教授以《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为题,围绕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指出在部分高科技领域的“攻坚战”中,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新材料是其中“短板中的短板”。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耿林教授指出材料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重点是“扎根中国大地”,强调在当前的一流学科建设中,会愈加重视对于人才教育培训、思政教育等指标的评价。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麦立强教授分享了本校世界一流学科发展聚焦立德树人、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国际前沿,并在未来新一轮建设中实施“五大”举措和“两大”保障。

  洛阳理工大学校长张锐教授介绍了全新原创的微波合成碳化硅材料新技术,从微波加热技术的发现、合成过程研究、微波等离子加热原理以及微波加热技术在合成其他复合材料的普适性应用。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林元华教授阐述了通过精准畴结构调控获得高储能密度无机介质材料,并以BiTi2O7基介电薄膜为例提出高熵效应在高储能密度无机介质材料设计的新思路。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铁军教授介绍了新型高性能P型FeNbSb基Half-Heusler (HH)热电材料能带特点及其热电性能调控原理。

  中南大学周科朝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钛合金的高通量制备能够使用“扩散多元节技术”“双圆锥台梯度热变形技术”和“梯度热处理技术”方法实现,该技术有助提升我国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院长房永征教授重点围绕紫光激发全光谱健康照明用发光材料,阐述紫光激发荧光材料的设计,提出拓扑结构调控提升发光性能和实现单相全光谱发射新思路。

  新加坡国立大学欧阳建勇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高性能柔性热电材料展开,提出该项研究为导电高分子的有效掺杂、同时提高电导率和塞贝克系数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有利于柔性热电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余龙教授围绕淀粉基材料的发展前途、淀粉的结构、典型的淀粉基材料以及其应用展开,指出淀粉基材料在增加强度、减少相关成本、防水、功能化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应用。

  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促进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广大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推动该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论坛吸引线人次参加。


江南体育注册平台

了解最新动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