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实验报告_

来源:江南体育注册平台    发布时间:2023-09-12 07:18:40

  从y1点沿等反射系数圆向源方向旋转,交匹配圆于y2’点,1-y2’的阻抗值为第二枝节的阻抗值,在图中标出该阻抗点,从开路点向源方向旋转到该点,经过的电长度为第二枝节的长度

  (由于阻抗从50Ω变为10Ω,所以其R=5,中心频率为4GHz,相对带宽为D=1,通过查表,查得满足R值和D值,而且驻波比不超过1.15时,能确定变阻器的节数n=4。)

  实验三四完成地较为顺利。然后,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了实验二的剩余部分。由于有之前的实验经验积累,剩余部分也很快调谐完成。做了很多课程实验,其实最大的目的不单单是做实验,还要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加深理解,同时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实际能力将比实验本身更为重要。

  在图中标出负载处位置,沿等反射系数圆向源方向旋转180度,该点为y1’点

  从y1’点沿等电导圆旋转,交辅助圆于y1点,通过y1点导纳值减去y1’点导纳值得到第一个枝节的阻抗值。

  功分器是一种功率分配元件,它是将输入功率分成相等或不相等的几路功率,当然也可以将几路功率合成,而成为功率合成元件。在电路中常用到微带功分器,其基础原理和设计公式如下:

  从负载阻抗处沿等反射系数圆向源旋转,交匹配圆一点,由此确定单支节传输线*j,取此经历的电长度为分支线.利用txline计算各段实际的物理长度。通过计算可以得知:

  3.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需要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4.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跨接在端口2、3间的电阻R,是为得到2、3口之间互相隔离得作用。当信号1口输入,2、3口接负载电阻时,2、3两口等电位,故电阻R没有电流流过,相当于R不起作用;而当2口或3口得外接负载不等于R2或R3时,负载有反射,这时为使2、3两端口彼此隔离,R必有确定的值,经计算R=Z0(1K2)/K

  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刚开始的时候感觉第一个实验较为复杂,就转而先做后面的实验三四。相对而言,实验三四较为容易,实验原理也是最近新学,能很快地画出原理图,给了自己很大的信心。实验三主要是查表计算阻抗值,然后画出原理图并调谐。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调谐各段微带线的长度时,调谐范围不超过10%,同时要保证其变化趋势不变,或递增或递减。实验四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在画Z02和Z03时,微带线分为两段,刚开始没明白为什么,请教老师后知道,竖着的那段微带线之和约为较大带条宽度的2~3倍,同时在R附近增设两段微带线,以防止上下两段带线之间距离过大造成太大误差。

  假定负载在2GHz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λ。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至2.2GHz的变化。

  图1是二路功分器的原理图。图中输入线的特性组抗为 ,两路分支线的特性阻抗分别为 和 ,线长为 , 为中心频率时的带内波长。图中 为负载阻抗,R为隔离阻抗。

  对功分器的要求是:两输出口2和3的功率按特殊的比例分配,并且两口之间相互隔离,当两口接匹配负载时,1口无反射。下面根据上述要求,确定 , 及R的计算公式。

  5.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的频率改为1.8—2.2GHz。

  Zl为归一化负载阻抗;Zin为归一化输入阻抗;Tl为负载处反射系数;Tin为输入端反射系数;b为以0.01为步长扫描0~2*PI;r为阻抗处等反射系数圆;R为匹配圆;R0为大圆。

  单节λ/4变阻器是一种简单而有用的电路,其缺点是频带太窄。为了获得较宽的频带,常采用多节阻抗变换器。如下图所示,

  多节变阻器的每节电长度均为θ; 为各节的特性阻抗, 为负载阻抗,并假设Zn1>Zn,……Z2>Z1,Z1>Z0。

  在上图中,变阻器的阻抗由Z0变到Zn1,对Z0归一化,即由z0=0变到zn1=R,R即为阻抗变换比。其中ρ1,ρ2……ρn1为相邻两传输线段连接处的驻波比。根据微波技术的基础原理,其值等于大的特性阻抗对小的特性阻抗之比。Γ1,Γ2,……Γn1则为连接处的反射系数,为了使设计简单,往往取多节变阻器具有对称结构,即使变阻器前后对称位置跳变点的反射系数相等,Γ1=Γn1,Γ2=Γn……。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使其在距离负载d处向主线;jB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个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通过几次课上的微波实验和自己课后的练习,很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内容,收获很大。本次实验完成了第2~4这三个实验,分别对单双直接支节匹配、微带多节阻抗匹配和微带公分器进行了复习和上机操作,加深了理解。

  在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刚开始的时候,对软件使用不熟,第一个实验反复改了很多遍,还是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课后重新温习了有关的微波知识,尤其书本第五章的几个例题,把原理搞清楚再做就快很多了。接着,对于一些不太明白的软件使用,请教了老师。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如端口要加引出线,微带线和其他电阻等的连接需要专门的连接器,仿真过程中要考虑微带线的不均匀性并选择正真适合的模型。

  因为要求两路线带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一般取2~3带条宽度,因此取连接隔离阻抗R的两条带线.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观察各端口数据是不是满足要求。调谐电路。

  其中 和 分别为频带边界的传输线波长, 为传输线中心波长,D为相对带宽。

  给定指标:在2GHZ-6GHZ的频率范围内,阻抗从50欧变为10欧,驻波比不应超过1.15,介质基片H=1mm,在此频率范围内色散效应可忽略。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图1中两路线带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一般取2~3带条宽度。这样可使跨接在两带线之间的寄生效应尽量减小。

  4.根据以上计算的结果即能够获得原理图,原理图一共由六段微带线构成,其中的四段是实现阻抗变化器的微带线,而其余的两段是实现与端口匹配的微带线.绘制原理图完毕之后,通过添加一个矩形的测量图,来仿真观察设计的阻抗匹配器是不是满足实验的要求。调谐电路。在调谐各阶微带线的长度时,要保证其变化趋势不变。

  在导纳圆图上标出该点位置,从开路点出发向源方向旋转到标识位置,取此经历的电长度为分支线.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计算微带线.画出原理图。注意微带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变阻器是一种阻抗变换元件,它可以接于不同数值的电源内阻和负载电阻之间,将两者起一相互变换作用获得匹配,以保证上限功率的功率:此外,在微带电路中,将两不同特性阻抗的微带线连接在一起时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线间反射,也应在两者之间加变阻器。


江南体育注册平台

了解最新动态,关注微信公众号!